8月首个交易日,在批量经济数据、政府发债洪峰等因素冲击下,美股开局不利,美债跌破关键心理防线,美元强势反弹,盘后惠誉下调美国主权评级,又给市场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
隔夜,美股仅道指高开,开盘近一小时全线走低,纳指最深跌0.9%,收盘仅道指上涨,标普和纳指止步两日连涨,分别跌0.27%和0.43%。银行股惨遭抛售,美国银行股指均跌约1%,脱离3月8日危机后的高位。
(资料图片)
债市动荡,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超10个基点并升破4%整数位心理关口,升破4.05%至7月10日来最高。对货币政策更敏感的两年期美债收益率最高涨超4个基点并上逼4.92%,徘徊三周高位,30年期长债收益率也跃升10个基点。
美元持续反弹,美元指数DXY涨0.5%并升破102关口,创7月10日以来的三周盘中新高。在美元和美债收益率携手走高的打压下,现货黄金跌超1%失守1950美元。
不仅美股“开门黑“,欧股同样疲软,欧元区STOXX 50指数收跌超1.4%,成分股宝马跌约5.4%领跌,赛峰、奔驰、爱马仕等跌幅突出,欧洲STOXX 600指数收跌0.89%。
有分析将周二欧美股市下跌归咎于获利了结以及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全球制造业指数与全球股市的走势分歧持续拉大,而这一趋势被认为是不可持续的。
8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工厂大幅降价,但由于需求下滑,7月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42.7,呈现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最快萎缩速度。CMC Markets 首席市场分析师 Michael Hewson 表示:“经济比人们希望的要弱一些,我认为这是对下半年盈利增长的担忧。”
美国方面,7月ISM制造业指数46.4,连续第九个月萎缩,弱于预期的46.9但略好于前值46。同日公布的JOLTS报告显示,美国6月JOLTS职位空缺创两年多新低,表明劳动力市场状况有所疲软,有助于缓解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担忧。
此前多次创纪录的职位空缺是美联储持续鹰派加息的重要推动力,JOLTS数据通常比非农就业数据滞后一个月。接下来,市场焦点将转向本周五将公布的7月非农就业报告,目前市场预期美国7月新增非农就业约20万个,这将是2020年底以来的最低读数。
美国政府掀起发债海啸,惨淡的经济数据不敌美国政府巨量供应带来的冲击,导致美债遭到大举抛售。
本周一,美国财政部公布,预计7月到9月本季度的净借款预期规模上调至1万亿美元,远超5月初财政部预期的7330亿美元,上调预期的幅度超过36.4%,凸显了财政赤字恶化之势。
这一发债规模高居历史第二,仅次于2020年2季度,当时美国为了应对疫情爆发,开启了历史级别的财政刺激。
杰富瑞 (JEF) 经济学家托马斯·西蒙斯 (Thomas Simons)称这一预估规模“令人瞠目结舌”,他表示,风险在于国际和国内固定收益买家需求可能跟不上供应。
实际上,外国投资者已经开始撤退。据彭博分析师Alyce Andres,周二外国投资者在纽约开盘时卖出了1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现金交易台注意到类似的账户也退出了5年期美债的多头头寸。另外,由于月末已经过去,指数基金或其他在月末调整投资组合的投资者对债券的需求也在减少。
分析认为,未来6-9个月,美国债券市场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拍卖规模,收益率或进一步走高。
周二,巴克莱利率策略师Anshul Pradhan 和 Andres Mok在题为“财政部海啸”的报告中表示,“财政部最新的融资预估表明财政状况正在恶化”,并且“自去年以来财政状况已显着恶化”。
他们指出“未来几个季度票据和债券供应量可能大幅增加”,并警告投资者不要期待“典型的周期末债券市场反弹”:
“我们注意到,财政部很快需要大幅增加整个曲线的拍卖规模,可能会达到新冠疫情峰值之外的水平,而且利率市场过于自满。根据财政部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融资估计,我们可能太保守了……如果 2024 年向投资者发行的票据/债券净额接近 2 万亿美元,我们不会感到惊讶。”
此外,随着隔夜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4%这一关键技术位,或意味着债券收益率有可能重拾上升趋势,而美国政府持续“抽水”导致的流动性不足也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美国市场暗流涌动之际,评级机构惠誉又递来了一把“刀子”。
周二美股盘后,评级机构惠誉“剥夺”了美国的最高信用评级,将其评级从AAA下调至AA+,理由是预计未来三年财政状况将恶化,政府债务负担较高且不断增长。
这是继标普2011年8月下调美国评级之后,美国第二次遭到评级下调。十二年前的8月8日,标普下调美国评级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动荡,美股三大指数当日跌幅均达5%-7%,标普一个月内跌幅达15%,花了大半年才恢复元气。在避险需求驱动下,美债价格上涨,美元兑欧元和英镑升值。
在惠誉发布下调美国评级报告后,目前美国市场反应相对平淡。美股期货小幅下跌,美元指数走弱但跌幅有限,10年期美债收益率维持在4%上方。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关键词: